2013年7月4日 星期四

鐵路地下化 改變台北市容

首任交通部台北市區地下工程處(鐵工局前身)處長董萍(圖右)主持台灣首個鐵路地下化工程。
記者蘇瑋璇/攝影
民國70年代以前的台北市,被鐵道切成兩半,13個平交道猶如打了13個死結。鐵路改建工程局像是「土撥鼠」,推動鐵道立體化縫合都會區,徹底改變台北市容及經濟。首任交通部台北市區地下工程處(鐵工局前身)處長董萍主持台灣首個鐵路地下化工程,被譽為「台灣鐵路立體化之父」,今年獲頒交通部金路獎特殊貢獻獎殊榮。

鐵工局本月出版專書「看見,台灣希望的光」,記錄30年來消除地面鐵道、縫合都市的歷程。民國71年,時任台鐵局長的董萍因心臟疾病住院治療,為了養病,奉准調任省政府顧問。當時台北車站地下化議題吵了20年,正要開工,時任交通部長的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以「管1千多公里鐵道太麻煩,管10公里(鐵路地下化)簡單點!」說服董萍執掌地下化工程兵符。董萍說,中央原傾向較便宜的高架化,但怕戰火爆發癱瘓交通,簽約前緊急喊卡,最後敲定從「飛天」改為「遁地」,規畫設計全盤重來。72年開工,原預估工期8年,董萍大膽保證「6年可完工」,最後順利於78年通車。

轉載自聯合新聞網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