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

台北鐵道傳奇世紀首航

「忙碌的臺北人啊!是否願意停下腳步?看看城市的面貌,聆聽時代的聲音。」
今日我們生活的台北,從依賴河川航運發展的艋舺及大稻埕地區發跡,1887年(清光緒十三年)劉銘傳奏請興建台灣鐵路,同年6月台北基隆線於大稻埕開始興建,全長約29公里,1891年(清光緒十七年)完工通車,一般以此為台灣大眾運輸鐵道之始,向內供應民生必需,向外透過基隆港聯通國際。爾後歷經日本殖民政府與國民政府來台相繼投入建設,工廠與聚落於是有機地逐步沿縱貫線生成,台北市鐵道沿線成為引領台灣邁向近代化的時代軸線,也是市民共同的景觀記憶。
日治時期除了鐵道運輸與觀光事務的核心—鐵道部,以及負責鐵道維修的鐵道部臺北工廠(今臺北機廠)之外,為拓展臺灣豐富的農林漁牧資產,並為扶植工業發展,以日本企業為主包括運輸、製酒、製菸、製糖、樟腦……等相關大型工業設施選擇設置在台北鐵道沿線地區,以便利的交通運輸降低生產成本。這些承載都市居民與勞動工作者共同記憶的產業地景,見證了清代近代化、日本殖民統治與台北城市發展的進程,匯為台灣產業轉型的時代縮影,如今有些工廠仍在運作,有的在鐵路地下化與台北高度發展過程中功成身退。
2012年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提出「臺北市鐵道沿線周邊都市再生策略計畫」,作為台北多年來都市保存之成果展現,以行動關注臺北都市保存事務多年的承辦單位「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」藉由市民參與及研究分析,以創造徒步環境為原則,提出都市再生之主要策略。並舉辦「臺北市鐵道沿線都市再生學程系列」,透過辦理主題講座、參與式工作坊、專家論壇等活動,開放市民大眾參與,以專案網站與臉書擴大推廣層面,作為推動鐵道沿線歷史記憶與都市再生多元發展的初步實踐行動!

2012/9/22世界咖啡館討論情形
田田圈文創工作群攝影
2012/9/23專家論壇鐵道沿線大地圖互動
本計劃攝影


2012/9/23專家論壇
本計劃攝影

如今,舊鐵道沿線上的糖廍文化公園、中華路、華山1914文創園區、松菸文化園區,與刻正規劃開放的建國啤酒廠、臺北機廠,在陸續開放後開放市民參觀使用,重新喚起人們對於這些產業遺產的記憶與關注,也成為臺北市令人稱羨的都市開放空間。鐵道沿線所遺留並創造的空間與氛圍除可述說臺北都市發展的歷程,更可作為都市文化創意與設計產業的載體,說明臺北承繼歷史的文化高度並能據以創新再生,將有別於當今國際都市所獨有的產業遺產廊帶歷史風貌,串連展呈於市民與國際人士面前,宣示台北將持續扮演著時代火車頭的角色,朝向尊重歷史並堅持永續發展的都市再生之路前進,為下一個世代勾勒屬於台北的願景藍圖。
2013年在既有研究基礎之上,延續計畫將以階段性活動帶領市民參與認識城市歷史,以「臺北鐵道傳奇」做為創意行動的主軸,層層揭開堆疊在都市發展之下的歷史脈絡,透過不同類型的創意行動與思維,藉由「認識‧了解‧認知」到「走入街區‧身體經驗」,最後至「思考‧景觀評估」的階段性過程,組構市民對於城市想像的心智地圖,將臺北的鐵道記憶與周邊相關歷史資源、產業、街區串連,再現屬於每一位市民與城市旅人的「市民大道」。


2012年台北市鐵道沿線都市再生學程系列分享專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